首页—琼中—正文 分享
扶贫政策落地琼中见效 发展特色产业促长效脱贫
2021年03月05日 09:02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 邱江华

  过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是该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囿于交通,农产品卖不出去,城里人不愿进来。如今,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化改造,什寒村获得“最美中国乡村”称号,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办农家乐、开民宿、卖土特产,收入逐年增长。

  变化,不止发生在什寒村。10多年来,省委办公厅扶贫机制高效运转,帮扶责任落实到位,其帮扶的什寒村、琼中和平镇加峒村和堑对村、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等4个行政村,全部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2月25日,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重视制度建设

  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制度先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和保障。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落实扶贫政策、统筹各方力量,高效推动项目落地——

  落实每个月有一名厅级干部、有一名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到扶贫点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制度;

  从推进文化建设、制定乡规民约、整治环境卫生等4方面入手,整体提升堑对村的治理水平,村风民风明显改善;

  找准优势谋发展,扶持堑对村成立黑山羊、南药等4个合作社,扶持新风村致富带头人发展山猪养殖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该厅机关党委(工会)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狠抓落实。在落实扶贫政策、制定扶贫点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完成调研督导任务、配合人事部门物色驻村帮扶干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省委办公厅的真情帮扶下,堑对村、新风村等村庄农民面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

  推动项目落地

  村民受益村庄焕新

  阳春三月,堑对村一派生机盎然。成排成行的楼房被青山环抱,村民们走在村道上谈笑风生。

  眼前之景让人难以想象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0%。“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大雨困村中,进出靠划船。”这段描述生活状况的顺口溜,是村民们多年前编的。

  2016年,堑对村被列为“省县联合共同扶贫点”。省委办公厅接连派出6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协调省直相关部门,投入3000万元改造堑对村的基础设施。

  2017年,连接堑对村与和平镇镇墟的和平大桥通车,堑对村自此打通了与外界隔绝的屏障,村民出村过河增坦途。紧接着,在省委办公厅的支持下,堑对村还建成了3个渡口,建成35条“户户通”道路。

  此外,省委办公厅还在堑对村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项目:全村教育资助补贴全部发放到位,无辍学贫困学生;建成村级卫生室并配备完善基础医疗设施;抓好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等……

  去年,堑对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超1.6万元,同比增长22.3%。

  发展特色产业

  找准优势促长效脱贫

  作为“十三五”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新风村下辖11个自然村,共有609户近3000人。过去,该村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村民以割胶和种水稻为主要收入来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2019年4月,省委办公厅选派正处级干部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建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智志双扶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

  如今走进新风村,只见村道整洁干净,庭院错落有致,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2020年1月至11月,新风村人均收入1.3万余元,同比增长5%,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1.1万余元,同比增长24.55%,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25万元。

  产业扶贫还带来了连锁效应,该村不仅贫困人口减少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更新了,资源资产盘活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委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认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扶贫点的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海口3月4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