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万泉河水清又清.....” 这些海南经典咏唱深情永流传
2021年03月01日 15:28  来源:海南日报  宋体

  文\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伍英姿

  时代的旋律镌刻在广袤大地上,更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当革命精神随着一首首节奏明快、动人心弦的歌曲在神州大地上传播开来时,朗朗上口的歌词与旋律谱就了历久弥新的红色传承。

  海南,作为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以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为中国灿若星辰的红色“曲库”贡献了一份来自祖国最南端的星火力量。数十年来,国内知名的音乐家们以及海南本土音乐创作者围绕海南的红色故事创造了如《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万泉河水清又清》《娘子军连歌》等一首又一首家喻户晓的红色歌曲,让海南在收获艺术芬芳的同时,更为红色文化之传承留下靓丽一笔。

  五指山万泉河成海南红歌经典名片

  红色娘子军的传奇故事为涓涓不息的万泉河赋予了更深远的人文内涵。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上世纪70年代,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遍大江南北。李双江洪亮有力的嗓音,歌曲本身抑扬有致的旋律让海南岛的五指山与万泉河也深深地走进了广大群众的心里。

  这首歌由郑南作词、刘长安作曲。2018年6月,词作家郑南因突发心脏病在广州离世。他一生写下了大量歌词,其传唱度、知名度最高的几首歌曲中,有两首都以海南为主题——《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到天涯海角来》。

  上世纪70年代,有着10余年军旅生活经历的郑南,无意间接触到琼崖纵队的资料,便产生了创作一首歌颂海岛上红军战士歌曲的念头,但他当时并未来过海南岛。同他一样,这首歌的曲作者、后来曾担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音协主席的刘长安也没来过海南。

  今年已70多岁的刘长安曾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那段与郑南一同创作的“激情岁月”。

  “1970年,我与郑南老师一起到海丰汕尾公社的渔村体验生活,当时我们都在广州歌舞团工作,希望通过采风为团里创作音乐作品,同时也搜集一些渔歌素材。”刘长安回忆道:“我们俩到了汕尾后就住在渔业大队队部,采风完成后又搬入汕尾公社招待所开始集中创作。”

  当时招待所条件较差,时常停电,刘长安和郑南经常是在油灯昏暗的灯光下进行创作,而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作出来。

  刘长安和郑南同渔民一起出海打渔,在海丰还见到了保家卫国、意气风发的年轻边防战士们。这样的景象激发了灵感,二人一拍即合,希望创作一首能够反映海岛上年轻战士奉献青春的歌曲。

  郑南很快就拿出了歌词,刘长安看到后很是喜欢,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创作出了歌曲旋律的初稿。“我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学过《五指山歌》,所以在谱曲时,就特别将‘五指山哟五条河哟’这个旋律融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中,让它更有海南特色。”刘长安介绍。

  经典红歌吸收海南当地民歌旋律

  与海南有关的红色歌曲,其广泛传唱也离不开历史上一部部重磅级的文艺佳作。数十年来,文艺工作者们围绕“红色娘子军”这一题材创作出芭蕾舞剧、电影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佳作。艺术作品直接推动着红色歌曲的流行。

  今天,许多海南主场活动在开场或闭幕后都会响起一段悠扬的旋律,伴随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首歌自问世后红遍中国,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这就是由杜鸣心等人创作的《万泉河水清又清》。

  1964年,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节目,作曲家杜鸣心接到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任务。从接到任务到演出,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紧迫,杜鸣心立即着手创作,写完钢琴谱以后,演员就根据钢琴谱来排练。为了创作,杜鸣心特地来到海南体验生活,深入黎族人民的居住区。杜鸣心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海南的一些民歌对他启发很大,《万泉河水清又清》正是吸收了五指山当地民歌的旋律。

  从问世之初到如今海南全力推进自贸港建设,《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陪伴着海南走过一次又一次重要场合,见证着海南的一路成长。2019年6月,《万泉河水清又清》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

  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人们留下《万泉河水清又清》这一经典之作,电影《红色娘子军》同样成为时代之作,并推出《娘子军连歌》这一经久不衰的作品。

  2020年,《娘子军连歌》曲作家黄准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自己当时接到任务后,想打破传统革命歌曲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海南岛的军队连歌。

  “当时,我们一直以为海南的娘子军有自己的连歌,可到了之后经过再核实和确认,才发现并没有这样一首合适的连歌。”黄准说,起初,摄制团队希望为这部电影选择一首已经家喻户晓的进行曲,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海南,娘子军又非常具有海南代表性,所以我就坚持要为这个故事和群体重新创作一首歌曲,一首属于海南岛的军队连歌,属于娘子军的连歌。”

  黄准当年被摄制组任命为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摄制组在海南拍摄时,她作为支部书记跟着“下生活”,那一趟来海南,她一待就是半年。尚未返回上海,还在海南时,被岛上人文风光深深打动的黄准就已经完成了作曲工作。

  本土红歌深受群众喜爱

  艺术家们迸发的创作热情与其创作下的首首佳作让海南在过去数十年间与红歌建立起了情感联系。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红歌创作的浓郁氛围与亮眼成绩也离不开本地音乐家们的努力。

  “解放前,有一首《五指山上英雄多》在海南人民群众中传唱颇广,由于时间久远,目前未能追溯到这首歌曲的创作者。解放以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本地知名音乐人谢文经通过改编流传已久的黎族旋律,创作了一首讲述白沙起义的黎族红歌《红云缭绕五指山》,深受海南人民的喜爱。”海南省音协副主席、省歌舞团创编室主任黄远舫介绍。

  据悉,上世纪60、70年代,原广东省海南自治州歌舞团作曲家陈光洲创作的本土歌曲《解放军来到咱黎村》也是海南岛上家喻户晓的一首歌。此外,上世纪70年代,原海南行政区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家何东与人合作作曲并由他演奏的《黎族代表上北京》也是海南人民耳熟能详的旋律。不仅如此,海南许多地域性的音乐作品中也有许多风格鲜明的红歌,例如由海南本土音乐人陈文馥收集改编、作词作曲的儋州调声《有了救星共产党》以及同样由他收集改编作曲,吴介民作词的调声作品《祖国江山花百样》,都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一代又一代,一首接一首,今天,当充满着海南元素的红歌旋律响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画卷徐徐铺开,那群情激昂的年代风华历历在目,那铿锵有力的时代号角也正被弄潮儿们嘹亮吹响。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