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定安—正文 分享
寻“味”定安丨新年伊始带你尝尝这道"团圆饭"
2021年01月19日 09:17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新年伊始,家住定安县定城镇的王海珍一家,又在家中小院搭起灶台。

  今天,他们打算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家里吃“菜包饭”。

  “菜包饭”,是定安当地的一道传统美食。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道饭,其实就是由菜叶包住的饭。

  和东北以素为主的“菜包饭”不同,定安的菜包饭,荤素搭配,食材更丰。

  相传,定安“菜包饭”起源于元末或明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曾在《定安乡土志》中写道,“正月初三祭赤口吃菜包饭”,记录的正是定安人在大年初三吃菜包饭的传统。

  为何要在正月初三这天吃?

  定安县地方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崔开勇解释,按照习俗,初三“赤口日”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招惹是非,不利出门访友。

  既然不能外出,聪明的定安人便想到这天在家用“炒”的方式烹调食物,寓意“炒”熟小人,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因此,将各种食材“炒”制而成的“菜包饭”,也成了这天各家祈福平安的不二之选。

  一份看似简单的“菜包饭”,其实光是配料就多达十几种。

  油菜、荞头、芹菜、韭菜、大蒜、四季豆、酸菜、胡萝卜、鱿鱼、虾米、腊肠、鸭胗、鸡胗、猪瘦肉……

  为了吃上这顿美味的“菜包饭”,王海珍一家得提前三四个小时准备。光是用来包饭的油菜,每次就得买十斤。

  菜包饭正不正宗,油菜是关键。“餐馆用的生菜叶,可不比自家用的本地油菜好吃。”对于这点,可以说是定安人的共识。

  本地油菜虽好,可不能四季供应。这种菜一般每年八九月播种,十二月左右开始有收成。

  也正因此,在当地人的认知里,从每年12月份起,这才进入吃菜包饭的季节。

  备菜也不是随便切切就好。比如,得将茎叶分离,保证炒时熟度一致。

  素菜要切成大小均等的块状,荤类则要反复横切、竖切,最终切成与素菜类似大小的条状。

  米饭选用的是当地的老米,要提前两小时将米蒸熟纳凉。

  待满满一桌备菜备好,我们就可以点上柴火,架上大铁锅,准备开炒了。

  炒配菜也是一项精细活。

  用热猪油起锅,依次撒入葱姜蒜,再下腊肠、虾米、鱿鱼干和各种荤类爆香……光是一顿翻炒,就让人口水直流。

  等炒至七八分熟,这时才是最考验厨师耐心的时候。

  “我们不会将所有配菜一次倒入,而是两两搭配,分批次炒熟。”王海珍举例,比如,荞头的白色部分与芹菜茎搭配、韭菜叶与大蒜叶搭配……

  这种炒法虽然拉长了炒菜的时间,但也保证了最终成品的色泽和味道。

  将配菜炒熟,勺入菜盆,这还不意味着完成。

  这时,王海珍会用小勺子将菜往盆的边缘拨开,在菜盆中挖出一个小坑。

  这步操作其实暗藏玄机——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菜汁顺着趋势慢慢流入坑中,形成一块“小水潭”。

  这时用大勺将多余的菜汁一一勺出,既省时又省力,还能保证待会的炒饭干爽不打团。

  这样的小巧思,实在有趣。

  将所有配菜炒熟,终于来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炒饭时刻”。

  王海珍笑着说,炒饭也得讲究“快准狠”,需要双手掌勺不停翻炒,十分考验厨师的臂力。

  待米饭与配菜完全交融,一锅香喷喷的菜包饭才能最终上桌。

  包饭的过程也颇具仪式感。

  按照当地人的指导,得先选三四片油菜,将茎择掉,剩下偌大的叶片,待一横一竖一斜摆放在手心后,蘸上调料,勺入刚刚出炉的热炒饭,双手一握,一份标准的菜包饭才算制成。

  也有聪明的“吃货”,选择在碗中垫上菜叶包饭,这样包出的菜包饭又大又扎实。

  吃菜包饭的过程也十分有趣。

  每个人捧着手中的饭,或站着,或坐在台阶,或蹲在地上。没有一个人在乎吃的样子是否美观,大家都沉浸在美味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这时有来客打趣,“要不是相熟的人,还真不敢这样在彼此面前大口吃。”

  说罢,大家都笑了起来。

  王海珍说,由于制作程序繁杂,一般大家也只会在亲友聚会、过年时才制作菜包饭。

  相对于古书中的意义,如今的菜包饭对于定安人更象征着“团圆”和“财富”。

  当家人们共聚在一起时,大家一同捧起这份热气腾腾的“聚宝盆”,咬住的是美味,许下的可是对来年满满的期待。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