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越冬水鸟调查:17年里首次发现普通秧鸡(图)
2021年01月17日 08:58  来源:南海网  宋体
1月16日,调查员在会文镇滩涂开展越冬水鸟调查。记者 李昊 摄
1月16日,调查员在会文镇滩涂开展越冬水鸟调查。记者 李昊 摄

  1月15日,由海南观鸟会、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组织的2021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在海口下塘湿地保护小区举行。自从2003年12月首次举行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以来,17年间,关于海南越冬水鸟的大调查从未间断,陆续发现多种珍稀越冬水鸟。

  1月16日上午,调查人员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打根塘附近发现普通秧鸡,这是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开展17年以来,首次发现这种习性隐蔽的水鸟。

  17年来,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培养了一批鸟类爱好者,从原先单一由专业人员组成,变成如今“专业人员+公众爱好者”模式;调查组也从最初的3组,发展为8个小组。不仅摸清海南越冬水鸟的“家底”,也成为海南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鸟类调查活动。

  “曾经持续一周左右的调查时间,如今只需要3天,同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越冬水鸟。”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将对海南的水鸟生存环境提供监测数据,并起到公众科普作用,“希望未来能够形成‘专业+公众’结合的监测网络,常态化掌握候鸟尤其是水鸟的动态。”

  珍稀候鸟层出不穷

  调查活动首次发现“水鸡”

  1月15日下午,调查人员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附近周边开展调查。各市县保护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鸟类爱好者在内,共50多人开启2021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其中,鸟类爱好者有30多人参与此次调查。

  当天下午,50多名调查队员分为6组。大家扛着相机,披着迷彩,安静地守在红树林间。仅仅一个下午,收获让人惊喜。

  “在东寨港发现了4只越冬的黑脸琵鹭,这是十多年来观测到最多的一次。”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全世界数量仅有4000多只,喜欢滨海咸淡水湿地,近年来在东寨港少有发现,“以前一年最多发现一两只,15日下午发现4只,说明东寨港区域环境愈发适宜黑脸琵鹭等越冬水鸟生存。”

在儋州湾监测到的黑脸琵鹭。陈正平 摄

  海南岛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而黑脸琵鹭正是这条路线上的旗舰物种。与此同时,调查队员还在东寨港区域发现20多只反嘴鹬,大家此前从未在东寨港发现如此多的反嘴鹬。

  卢刚认为,正是由于海南岛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才让黑脸琵鹭、反嘴鹬等越冬水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此落脚。

  当天的调查结束之后,50多名调查队员分为8组,奔赴文昌、三亚、昌江、儋州等市县,计划在1月17日完成对海南全岛各市县的越冬水鸟调查。

  1月16日,又有新发现。来自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人员郭能为在昌江打根塘湿地保护小区发现了普通秧鸡。这是一种习性隐蔽,喜欢单独行动的越冬水鸟,俗称“水鸡”,行动飞快,见人就跑,给监测带来一定难度。

  普通秧鸡在海南出现较少,喜欢淡水沼泽区域,打根塘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可是在此之前,谁也不确定打根塘是否有普通秧鸡。

  当天一早,郭能为就和调查队员们蹲守在打根塘,开展水鸟调查。没想到,一个身影出现在眼前,大家屏声静气,终于发现那是一只普通秧鸡。这也是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开展17年以来,首次发现普通秧鸡。

  曾经消失的它们

  如今又回来了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水鸟则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之一。海南岛湿地总面积为32万公顷,湿地为海南岛的水质、水系、气候等方面提供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卓越的生态环境,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别于世界其他自贸港的重要特点之一。某种程度上,保护水鸟,正是在保护海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月16日一早,来自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的调查队员蔡挺就抵达了儋州市新英湾,开始在此为期两天的越冬水鸟调查。

  在此之前,蔡挺已经多次来到新英湾,初步掌握了生活在这片湾区的越冬水鸟种类。“去年11月在这里发现了黑脸琵鹭,12月发现了勺嘴鹬,这两天希望能够发现更多越冬水鸟。”蔡挺介绍,这批黑脸琵鹭从我国东北地区迁徙而来,勺嘴鹬从西伯利亚而来,“路程较远的勺嘴鹬,来得也比黑脸琵鹭晚一个月。”

  在调查队员看来,无论来得早或晚,“来了就好”。就像曾经一度在海南消失的罗纹鸭、小青脚鹬、黑嘴鸥等越冬水鸟,终于“虽迟但到”。

在儋州湾觅食的勺嘴鹬。陈正平 摄

  2013年,在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举办10年之际,调查队员撰写了一份总结报告,其中列举了一连串曾经在海南出现,却又在当时一度消失的越冬水鸟。

  “参考以往的文献记录,会发现有一些水鸟近年来在海南已经找不到了。它们是:罗纹鸭、小青脚鹬、黑嘴鸥.....。。”总结报告中写道:“受到良好保护的区域,水鸟的数量和种类都会增长,例如东寨港、新盈和花果山庄。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减少对鸟类干扰和对生境的改变,鸟类是可以和人类和谐共存的。”

  如今再看到这份报告,卢刚十分感慨。近年来,随着海南各级政府及群众对于生态保护的持续努力,越冬水鸟的栖息地得到明显改善和扩大,那些曾经离开的越冬水鸟,终于回来了。

  “根据近年的观测,罗纹鸭、小青脚鹬、黑嘴鸥等越冬水鸟再次出现在海南。”卢刚认为,这也是开展海南越冬水鸟调查等生态保护活动的意义所在,“通过一次次生态保护活动,向公众传递生态保护的意识,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保护这片绿水青山。”

  凝聚众人之力

  未来希望建立常态监测网络

  2021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于1月15日至17日持续三天举行,前往海南岛沿海50个水鸟栖息地开展同步调查。

  对比17年前,卢刚坦言“变化太大了”。“最初时调查队员全是由专业人员组成,最多只能分成3组,走遍海南全岛开展调查,要花费一周多的时间。”与此相对的,是调查力量和观测对象的有限。

  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开展10年后,累计记录到82种水鸟,其中数量比较多的为白鹭、环颈鸻、青脚鹬和栗树鸭。

  随着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鸟类爱好者加入其中,2021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的50多名调查队员中,就有30多名鸟类爱好者的身影。

  27岁的鸟类爱好者王浩宇,在海口华侨城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华侨城自然学校工作,他在备课的过程中逐渐认识鸟类,成为一名喜欢观鸟、护鸟的爱好者。

  “看见鸟,就想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鸟的形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图像之一。”1月16日,王浩宇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湿地公园发现了一只站在松树尖上的草鹭,草鹭形似鹤,远远望去,仿佛一幅《松鹤图》。

  王浩宇在观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而观鸟行为的本身,也在为海南鸟类保护尽一份力。

  持续17年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为海南吸引和培养一大批鸟类爱好者,成为海南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鸟类调查活动。

  “如今,许多鸟类爱好者加入其中,调查队能够分为8个组,全岛同步开展调查,调查力量、调查对象的范围都得到大幅提高。”卢刚介绍,根据目前观测,海南约有130种水鸟,其中大部分是候鸟,“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将为保护海南越冬水鸟、提高越冬水鸟调查频次提供帮助。”

  1月17日,2021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活动就将圆满结束。对于未来,卢刚希望能够形成一个“专业+公众”结合的监测网络,在每个栖息地都有人员进行常态化监测,用全面和快速的方式,掌握越冬水鸟的动态,“未来也许不再仅仅依靠每年的越冬水鸟调查,而是每个月、每周可能都可以掌握越冬水鸟的情况,使监测和保护成为常态化。”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