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分享
“琼剧人”从舞台走上讲台
2021年01月17日 15:01  来源:海口日报 

  □ 本报记者

  梁冰/文 

  “武生,顾名思义就是身怀武艺的男子,在电影类型中,有一种片子叫动作片、武打片,比如李小龙、成龙、甄子丹……这些以武打片著名的明星,在戏曲舞台上,就属于武生演员。”前不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里上演了这样一堂特殊的琼剧课。讲台上的林川媚深入浅出的讲析,配以精彩的表演,让师生们如痴如醉。

  这是海南省琼剧院“琼剧进校园”项目在全省各地开展期间,一堂再普通不过的理论课。不同于平日里其他文化课的课程,对孩子们而言,这样一堂琼剧课既新鲜又有趣,令人兴奋。

  播撒种子

  琼剧来到孩子身边

  林川媚是海南省第二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南海名家”项目培养对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为海南省琼剧院一团主要演员。作为当代琼剧界领军人物之一,林川媚见证了琼剧近10年来的蓬勃发展,也深切地感受着各级政府针对扶持戏曲的各种利好政策后,社会各界对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视,逐步意识到琼剧这一本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传播的重要性。

  “推动戏曲进校园,是传承、繁荣、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在青少年心里撒播文化自信的种子尤为必要。”“把琼剧带到校园里去”这样一个信念在林川媚的心中悄然萌芽。

  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首次将戏曲进校园等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纳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3月,由林川媚申报的“琼剧进校园”计划被列入海南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培养计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琼剧演出也陷入了停摆的空窗期,“没有演出,我们就到学校里,把琼剧带到孩子们的身边。”林川媚觉得,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将琼剧更好地推广、发扬。除专业琼剧演员的身份外,林川媚还曾在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兼任教师,加上海南省琼剧院的支持,林川媚的舞台经验、教学经验、团队实力形成了开展“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天然优势。

  “南海系列”项目是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有着一系列创新培养机制的平台,这样一个走上讲台的机会,让林川媚在兴奋之余,充满了期待。“尽最大的努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分享给师生们,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琼剧的独特魅力,让琼剧的种子在师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怀揣着这样一个信念,以林川媚为代表的省琼剧院的一批“琼剧人”,从舞台走上了讲台。

  “送”“种”结合

  探索琼剧推广之路

  经过走访研究,“南海系列”项目落地初期,依托省琼剧院的人才资源,省琼剧院组成了一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包括演员、编剧、导演、作曲、演奏员、艺术研究等岗位类别,计划通过定期定点的展示、授课、演出、赏析、观摩等形式,开展“琼剧进校园”,探索“送”“种”结合,“育”“融”并重的琼剧传播推广之路。

  2020年10月,以符传杰、林川媚、张发长、李硕征、张昌义为主要力量的海南省琼剧院“琼剧进校园”工作小组,首次深入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定安实验中学、琼海塔洋小学等学校开展“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并选派了陈虹静、邓蔺珊、潘戴林、符翔、吴英山、黄守佳等一批富有朝气的90后青年演员作为助教,这也是近年全省“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中,难得的大阵容。在这个项目上,省琼剧院铆足了劲。

  如何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觉得有趣,理解起来感到轻松,是林川媚颇为费心的一件事。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需求喜好,林川媚对课程设置了不同的解析方法及创意,她搜罗了身边许多鲜活的例子,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大量的网络词汇,并整理一批适合学生观赏的剧目,将之运用到课程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找到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契合点。“比如在讲到丑角的时候,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就以猪八戒为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角色。”林川媚告诉记者,事实证明,这样的授课方法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更为轻松。

  “生、旦、净、末、丑,每一个角色的妆容、服饰、道具等特点,甚至是不同人物手持扇子的位置,都各有讲究。”林川媚表示,琼剧是一门有着大学问的学科,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经过多年如一日的系统学习和排练,演好一台戏,远比观众想象中难度要大。“希望以另一种角度,将琼剧文化呈现给观众。”林川媚说。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工作小组的成员还为师生们带去了戏曲知识讲座,并穿插折子戏表演、身段、基本功技巧、唱腔展示,此外,还设置了戏曲话题和互动活动,向孩子们赠送戏曲小礼品,甚至在个别学校排练小节目时,指导唱、表,送大戏进校园,组合成了“看演出、听讲座、组社团、唱大戏”的专题活动,全面提升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林川媚介绍,在“琼剧进校园”这个项目中,工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尽心尽力,从备课到授课,大家都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讨论如何更有创意地授课,成了大家聚在一块时,最常讨论的话题。

  院校合作

  挖掘培养琼剧苗子

  随着“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师资力量短缺、缺乏系统规范的教学课程等问题逐渐凸显,“这也导致青少年在了解琼剧的历史、特色、唱腔、剧目、表演技艺等方面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林川媚和工作小组的成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对比全国各地,海南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较晚,且没有形成常态化。”林川媚认为。此外,琼剧没有系统规范的教科书,除专业的艺术类院校外,系统的教学课程难以进入到普通院校,这也是令工作小组倍感压力的原因之一。

  “教学课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工作小组编写了《“走进琼剧”普及课件》,以概况篇、行当篇、四功篇、五法篇、说唱篇、程式篇、导赏篇、礼仪篇、道具篇等篇章,细致且全面地对琼剧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收录了大量的高清图片、视频丰富课件内容,为全面推广提供了抓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校的课时安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讲座内容,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工作小组的成员发现,部分省市地区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授课老师将学生们熟知的古诗词重新谱曲用于演唱的教学办法行之有效。于是,工作小组选取《静夜思》等唐诗宋词,由优秀青年作曲家张发长用传统的琼剧板腔为之谱曲,再由授课老师结合琼剧唱腔的特点重新演唱,琼剧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虽然起步晚,但前人为我们探索了合适的实践之路,他山之石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林川媚说。

  为了强化师资力量,省琼剧院组织院内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事,配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对各院校的音乐教师们长期开展系统的演唱、身段等义务辅导,帮助各院校建立一支懂戏曲、爱戏曲、擅长教学的专兼职队伍。此外,省琼剧院还与各学校合作,把“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纳入社团活动课表,在固定时间里为琼剧社团的孩子们巩固及编排表演,营造戏曲氛围,并采取“走校支教”、建立“校外专家指导中心”的方式,为琼剧艺术培养及挖掘苗子。

  “事实上,除了省琼剧院,省内有很多单位都曾开展相关戏曲进校园活动,如果能把这些教学力量汇聚在一起,集中发力,将活动持续开展,形成常态化,相信效果一定更好。”林川媚认为,教学力量不集中,教学没有形成常态化,是目前我省开展“琼剧进校园”面临的一大难题。“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部署开展‘琼剧进校园’系列活动,把活动带到全省各地,让琼剧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林川媚表示。

编辑:符宇群